中国航天报社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来源:航天新闻网     日期:2024年05月31日    字体:【】【】【
来源:航天新闻网     日期:2024年05月31日

中国航天报社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一、前言

1.媒体概况。中国航天报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报社)成立于1986年,《中国航天报》创刊于1986年1月1日,是我国航天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权威报道我国航天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报纸,《中国航天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航天报》每周出版5期,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中国航天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动态、科研成果、经济活动、企业文化、国际交流等信息,介绍国内外航天界的重大活动和发展走势等。

此外,由航天报社编辑出版的《太空探索》杂志是一本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是国内目前最权威的航天科普月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公众喜爱的科普期刊”。

近年来,航天报社致力于建设航天新型主流媒体,除了传统纸媒外,还打造了中国航天新闻网站,以及“中国航天报”学习强国号、微信、微博、抖音、头条、澎湃、网易、视频号、中国航天手机报等传播平台。

2.社会责任理念。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年,同时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十周年。报社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铸魂,充分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航天力量,不断推动航天新闻宣传工作展现新气象。

3.获奖情况。2023年3月,《十问问天》视频获评“典赞时刻•2022首都科普”十大年度科普作品。2023年10月,《问天密码,中国,这样解开》多媒体作品获得全国行业好新闻大赛好新闻三等奖,1篇作品获得新闻业务研究三等奖,《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天!》作品获得融合报道、应用创新二等奖,消息《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三舱三船六人太空大会师》获得全国行业好新闻大赛好新闻一等奖,组合报道《北京冬奥会系列报道》获一等奖(集体),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室发射2-3连版获得版面类二等奖,11月30日要闻版获版面类三等奖。在2023中国行业媒体短视频大赛中有4件视频作品获得三等奖,分别为《筑梦天宫图》《航天脉搏时代强者》《仰望月亮之上 梦想自由飞翔》《看!50年前的东方红一号依然在轨,至今仍可见|追星VLOG》。2023年11月,《中国航天报》数字版新媒体传播项目”荣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二、政治责任

1.政治方向。主题教育报道特色鲜明。报纸和新媒体开设“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调查研究记者行”等多个专栏。“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专栏主要集中报道了两大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开展主题教育重要新闻和特色做法;“调查研究记者行”栏目则是按照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新闻战线同志开展调查研究和新闻报道推出的专门栏目,通过新闻报道反映记者编辑开展调查研究、深挖新闻线索的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报道精准有力。《中国航天报》及时报道航天系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情况,还推出了专门的理论版面,刊发了部分航天单位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体会,启发航天新闻宣传战线作更深入的思考、拿出更实际的行动。

2.舆论引导。2023年,航天报社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政治任务,守正创新开展重大时政报道工作,充分发挥了《中国航天报》作为航天系统党的意识形态主阵地的舆论引领作用。航天报社围绕中国空间站建设、航天装备发展等重大航天工程、航天事件,全方位、立体化地报道中国航天主责主业,充分体现出《中国航天报》作为行业第一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影响力。航天科技集团召开2023年度领导干部会期间,《中国航天报》除了发布消息,同时配发社论和五篇评论员文章,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加快推动“两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是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意义,落实好“三优三强四提升”10个方面重点任务。此外,《中国航天报》在2023年发表的时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从航天精神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真正让科研人员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紧扣热点,直面问题,观点鲜明,获得广泛关注。

3.舆论监督。航天报社在日常报道中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营造干事创业勇担当的浓厚氛围,引领航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政策执行、服务生产、服务基层的能力。同时,航天报社深入航天系统各基层单位,大力挖掘报道党建引领科研生产新闻线索,持续报道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

4.对外传播。2023年以来,航天报社以开放的姿态与其他平台合作,众多涉及国际航天的原创科普内容不仅在航天报社各媒体平台刊登,还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流媒体,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今日头条、中国军网等头部机构广泛转载,不断打造对外传播生态链,共同发出航天好声音。

三、阵地建设责任

1.融媒体矩阵。目前,航天报社已经形成了以《中国航天报》《太空探索》等为代表的传统纸媒平台,以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航天好声音的立体化传播。

2.融媒体报道。报社微信推送条数共计571条,其中《破晓时刻!液氧甲烷火箭全球成功首飞》阅读量12万+,《“星舰”首飞失败,航天创新从来不易》阅读量6万+,《我国载人登月任务全面启动》阅读量4.6万。

报社微博全年共发布1200余条,粉丝量从28.8万涨至最高36.6万,主持#中国航天带你兔飞猛进#、#大国重器版龙抬头#、#打卡中国航天发动机试车#、#03,你还有七个学生没毕业#等五个话题词,主持的话题曾三次登上热搜。全年共组织线下活动1次,线上活动10余次,主办了#打卡航天网红地标# 新媒体线下活动,邀请了十余位航天大V参观打卡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并现场观看发动机试车,活动期间发布了近百条相关微博,相关话题总流量近2000万。在神舟十六号发射期间,与微博航天共同策划的“段子型”微博——#03,你还有七个学生没毕业#,单条阅读量突破3500万,冲上热搜第二位,转评赞数均打破中国航天报微博开通以来最高纪录,众多央媒和自媒体集体转发,实现跨平台破圈传播。

报社强国号目前粉丝超3033万,2023全年编发稿件600余篇,若干稿件阅读量超1万+,运营效果良好。

报社知乎粉丝量超过1.2万,获得1321次赞同,2023年共发布内容96篇。其中,多篇策划内容影响较大。例如:在中国航天科工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我国超低轨通遥一体卫星星座正式启动建设,有何重要意义问题,18.5万浏览,热度44万,登上知乎热榜;关于我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提问,浏览达13万;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对“美国人工智能得出美国登月任务照片是假的结论”感兴趣提问,浏览达3.5万;关于神舟十六号发射亮点解读,浏览达2.9万。

报社抖音号“航天观观”,从2023年6月起,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里涨粉60多万,目前拥有粉丝约84万。航天观观主打轻松化大众科普,用抖音网友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在4个月时间内打造出阅读量10万+作品 300多条、阅读量100万+作品70多条、阅读量1000万+作品2条,10万+点赞量作品30多条、1万+点赞量作品140多条。“花开富贵”“天热脾气有点燥”“航天00后来了”等作品和栏目成为抖音平台的爆款产品。 除了科普短视频,航天观观重点打造的系列科普直播影响力较大,其中空间站科普直播单场累计观看103.5万人次。沉浸式科普直播,包括“如何制作一枚导弹”“火星移民靠不靠谱”“去月球挖土有多难”等科普内容深受网友喜爱,单场观看人数在10-20万人次左右。目前,航天观观已经实现常态化直播,单月科普直播总观看人数稳定在240万人次以上。

3.融合采编平台建设。报社承建的航天科技集团融媒体中心项目获得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为内容创作做了技术铺垫。除了报纸出版许可证,航天报社取得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形成了以两微一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矩阵,朝着新型主流媒体方向发展。

四、服务责任

1.社会服务。全年12期《中国航天报˙金秋时光离退休专刊》正常出版印刷,推出一系列聚焦新时代航天离退休工作、老同志为航天强国建设建言献策、老同志退休不褪色精神面貌等富有特色、贴近性强的深度报道,并在中国航天日、重阳节等重要时刻推出系列活动报道,营造喜庆氛围,得到集团公司离退部和航天老同志的广泛好评。值得一提的是,3版常年刊发老故事及回忆性文章,通过历史故事揭示航天精神孕育的背景和深层次内涵,大力赓续弘扬航天精神;4版常年刊发老同志的文艺作品,已成为航天老同志交流感情的精神文化家园。

2.公益活动。为充分运用好公益广告这一载体、履行媒体社会责任,围绕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生态文明、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交通安全、国防教育、消防安全、央企消费帮扶等方面内容,推出30余个公益广告整版和节日纪念日系列海报,营造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引领公益新理念,打造公益事业的视觉盛宴。特别是弘扬航天精神系列公益广告,以航天主视觉元素+航天精神准确表述的形式,引导广大读者再一次接受航天精神的洗礼与熏陶,深刻领悟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国庆期间推出的国庆系列海报,融入AI设计技术,拉进受众与航天的距离,在节日期间汇聚起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强大正能量。

五、人文关怀责任

1.民生报道。在做好重大新闻报道的同时,航天报社还在日常新闻报道中丰富基层报道、活跃文化报道,不断改进版面设置,体现出更为浓厚的航天文化味,为满足航天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打下了坚实基础。年初,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8所和航天科工集团二院航天长峰ECMO(体外膜肺氧合)市场开拓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推出《用火箭技术与死神争分夺秒》等全媒体报道。其他如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中天火箭公司人影系列产品研制及市场开拓、五院航天智装产品保障雅万高铁开通运营,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万山公司推进国际市场业务走深走实、六院46所F-12纤维产业化发展等“两业”典型通过报道,在航天系统内外的名号越来越响。

2.灾难和事故报道。在进行灾难报道时,航天报社及时对卫星遥感等航天技术应用于减灾救灾进行报道。同时,航天报社在每年3月22日“航天质量日”、6月“安全生产月”和9月“全国质量月”期间加强安全生产和质量工作相关报道,第一时间传达上级对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安排,持续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六、文化责任

1.弘扬航天精神。2023年,运营好报社与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联合开办“我身边的航天老物件”栏目,关注老物件、小人物蕴藏的航天故事;刊发了弘扬航天精神系列公益广告,引导广大读者领悟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汇聚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强大正能量。编辑记者分赴多地对航天精神教育基地进行探访,以图片、文字、视频的方式,再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更多人感悟到航天精神的巨大力量。10月,1版开设“弘扬航天精神 建设航天强国”栏目,4版开设“航天精神薪火传”栏目,3版推出“弘扬航天精神 挺膺决战决胜”系列典型报道和“弘扬航天精神 发出时代强音”系列人物专题报道。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航天报社精心策划、持续完善副刊版面,结合时事热点和航天行业文化特色,正确解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正党风、淳民风、扬家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2023年,报社的两大科普平台《中国航天报·飞天科普周刊》注重科普内容深度和独创性,充分利用重大航天新闻事件发生、航天工程取得重要进展的时机,以“大航天”视角努力做好航天科普传播。《飞天科普周刊》围绕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发射,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星舰、H3等新型运载火箭的首飞,国际探月与深空探测的进展,航天及防务方面热点精心策划选题,为读者呈现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科普文章。4月,报社微信首推的原创文章《“星舰”首飞失败,航天创新从来不易》刊发后引导了舆论引发了全网转载,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等有影响力的平台以及NASA爱好者等自媒体大V都进行了积极转发。知乎热门话题“中国航天报评星舰首飞失败,称航天创新从来不易,如何看待此事?”,70%的网友点赞中国航天报彰显出的中国航天人大格局,称“这是我看到有关‘星舰’发射最客观分析的文章之一”。7月,在中国航天科工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报社知乎号提问“我国超低轨通遥一体卫星星座正式启动建设,有何重要意义”上了热榜。7月,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遥二火箭发射成功,报社微信推文《破晓时刻!液氧甲烷火箭全球成功首飞》阅读量突破10万+,彰显了行业媒体的报道影响力。

在中国科协“科普中国航天科技解读”项目中,报社围绕深空探测、火箭研发、载人航天、星际畅想、科学家精神等主题,创作了180余个图文短视频科普作品,有近30个被中国科协认定为“精品作品”。在中国流动科技馆“致敬航天精神”主题活动中,报社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结合流动科普设施展览展示和近年来的航天科技热点,邀请10位航天领域知名专家回家乡做科普报告,全年在河南、湖南、福建、辽宁、四川、山西、新疆等地共举办了10场科普报告会。活动地点多选在偏远地区,听众多为青少年学生和基层干部群众,在全国各地均产生良好反响,有力地传播航天知识、弘扬航天精神。

七、安全责任

2023年,航天报社在日常采编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对稿件的内容,包括政治导向、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方面严格把关,各媒体平台没有出现政治错误和保密问题,编校和印刷质量受控。

八、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规范。航天报社坚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制度规定,进一步规范采编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行为,坚决禁止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

2.维护社会公德。航天报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不断做好正面宣传,记者在执行采访任务时均能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弘扬社会正气,传播航天好声音。

3.接受社会监督。航天报社一直以来注重采编人员和证件管理,不安排非采编岗位人员执行采编任务,不向非采编岗位人员和兼职撰稿人发放记者证。记者执行采访任务时按照规定出示记者证,并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纪律。航天报社在官方网站长期公布持证记者情况,开通有效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证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航天报社关心员工生活和安全健康,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员工权益。不断完善工会制度建设,组织丰富的文娱活动,提升员工生活质量,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认真执行法定假期休假制度,鼓励员工应休尽休;为员工提供年度体检。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航天报社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用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时发放薪酬,足额交纳“五险一金”,为员工交纳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等。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航天报社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采编人员及时申领新闻记者证,同时加强记者证管理,按时年检,及时收回调岗、退休等采编人员的新闻记者证。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2023年,航天报社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相关专业技术培训,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内在素质,通过开展“每月一课”活动,把业内优秀专家学者引进来有针对性地讲授专业知识。

十、合法经营责任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2023年,航天报社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严格落实新闻出版法规、著作权法等相关规定。积极加强从业人员关于媒体法律法规、文件的培训学习,着力推进合法规范经营,社会反响良好。

2.严格做到采编与经营两分开。航天报社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发行、广告等经营行为,坚持执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严格要求采编人员不得从事广告经营活动。

3.不刊播违法违规广告。航天报社严格落实广告刊发相关规定,健全广告刊发审核制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刊播违法违规广告。

十一、后记

1.回应。航天报社2022年公开报告媒体社会责任中指出在公益活动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在2023年航天报社为充分运用好公益广告这一载体、履行媒体社会责任,报社围绕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生态文明、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和与交通安全、国防教育、消防安全、央企消费帮扶等方面内容,推出30余个公益广告整版和节日纪念日系列海报,营造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打造公益事业的视觉盛宴。

2.不足。2023年度,中国航天报媒体融合深度仍显不够,作品传播力不足。

3.改进措施。《中国航天报》将持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中国航天报社重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更好传播航天价值观。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善用互联网思维,有效整合新闻资源,实现内容、技术和管理的最佳匹配。要把“媒体想讲的”转化为“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说的”融入“媒体所讲的”,逐步实现“四力”的有效落地。


中国航天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202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