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海上基地”建设对跨海登陆作战装备保障的启示
跨海登陆作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如何为跨海登陆作战提供及时、可靠、连续、高效的装备保障也是当前亟须研究的重点问题。美军最先提出了建设“海上基地”的作战构想,即从海上对任务部队实施包括装备保障在内的所有后勤补给,为其远洋军事行动提供重要支撑,这一举措对我军提升跨海登陆作战装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美军“海上基地”建设现状
“海上基地”是一个综合集成的概念,它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美军实现“由海向岸”的后勤保障能力,为远洋作战及其他军事行动提供支援。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此后美军发布的《海基后勤》和《陆战队21世纪战略》等一系列文件里面,均明确指出要把“海上基地”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三大核心能力之一重点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海军发布了《海军转型路线图》和《21世纪海上力量》2部重量级文件,再次强调了“海上基地”作为3种核心能力的发展地位,从而推动了美军对“海上基地”的运用研究。美军籍此逐步形成了“从海上实施保障,减少对岸基后勤的依赖”的核心共识。
美军“海上基地”相关装备平台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海上预置船”阶段。即通过给补给舰艇搭配护航舰艇组成“海上预置舰队”,并长期部署在热点敏感区域附近,一旦有任务发生便可就近实施保障。但是预置舰队对海外港口和码头的依赖性比较大,无法真正实现全球部署。
第二个阶段,“移动式海上基地”阶段。即通过将多个半潜式的保障模块连接而成海上浮动前进基地,可对任务部队实施持续且精准的后勤保障。但“移动式海上基地”存在目标大、搭建难、移动慢、防卫弱、成本高等缺陷,同样不适合大规模部署。
第三个阶段,“机动登陆平台舰”阶段。也就是拥有大型系留装置、舷侧斜坡、起重机、液货储存设施、医疗设备、住宿模块、车辆集结待命区、直升机着陆点等模块的大型登陆舰。这种基于商用远洋油轮设计的舰艇,造价相对低廉的同时补给能力又比较突出,而且可以利用它的高机动性为远洋军事行动开展伴随保障,主要为任务部队提供从岸到海再到岸的物资运送,从海上实施保障,减轻对港口和陆上基地的依赖。
第四个阶段,“远征移动基地舰”阶段。“远征移动基地舰”是在“机动登陆平台舰”的基础上增加配备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系统,使之成为典型的海上作战基地。目前,美海军投入使用的共有3艘远征移动基地舰,另外还有两艘在建,其中第一艘“路易斯·B·普勒”号,于2017年7月前往中东地区进行首次作战部署。“远征移动基地舰”的服役,标志着美军谋划了十几年的“海上基地”战略构想从理论走向了实践,美国海军也依靠其强大的保障能力,逐渐减少甚至摆脱对陆上固定基地的依赖,进一步提升了美军远洋作战的能力。
在实战应用领域,美军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开展军事行动过程中利用“海上基地”进行人员和装备投送,实现了在没有盟友和友好国家提供便利条件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完成了军事力量投送。在非战争军事行动领域,美军主要利用该舰执行滨海救灾、人道主义救援等一些行动,例如迅速前置展开维和、撤侨以及转送物资。同时,美军每年参加印太地区各类军演超过1500次,其中都能看到“远征移动基地舰”作为快速投送力量的身影。美军还将该舰常态部署在热点海域,一方面用自由航行来威慑对手,另一方面则是对相关海域争端进行搅局、使美军能够快速形成介入海上局势变化或者处理海上危机的能力和优势。
美军“海上基地”保障能力特点分析
跨海登陆作战最大的特点就是快节奏和高强度,这种特征决定了装备器材保障注定要在应急的状态中进行,特别是留给装备保障部门的准备时间很短、工作突击性很强。美军“机动登陆平台舰”与“远征移动基地舰”的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美军任务部队行动的独立性,降低了美军对海外固定军事设施的依赖。在实际作战过程中,美军提前在作战地区附近建立“海上基地”,确保美军始终能够迅速对作战地域内的任意地点实施快速保障,充分掌握战场主动权。
跨海登陆作战的作战过程通常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区分,整个攻击行动短促激烈,这也造成了单位时间内保障需求量非常大,装备保障的供应量与时机把握难度很大。“机动登陆平台舰”与“远征移动基地舰”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模块化的物资处理方式和靠前的部署方式,保证作战过程中能够及时做出精确的识别和投送,这种补给能力是依靠陆基补给所达不到的,对加快作战节奏和提高效能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美军“海上基地”最初始的形态就是“海上预置舰队”,也就是通过在任务区域前置部署综合舰队的形式来达到靠前部署。在“远征移动基地舰”投入使用后,将传统“海上预置舰队”的攻防能力和补给能力进行了统一整合,也就是形成攻防一体的“海上基地”,不仅进一步降低了对前沿陆上基地的依赖程度,同时还极大地增强了自身机动灵活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具备前出至全球任何海域靠前部署的能力,这对于第一时间介入区域军事行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跨海登陆作战从发起打击到建立巩固的滩头基地是一个连续不间断且高烈度的作战过程,其每一个作战环节和作战安排都在敌对目标的袭扰打击之下,这种情况要求我军的战时装备保障必须具备很强的连续保障能力,甚至是全天候保障能力,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持续进行保障。目前,“机动登陆平台舰”与“远征移动基地舰”这两型舰船的设计思路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建造费用相对低廉,基本能够为登陆部队的军事行动提供全过程的装备保障,对于跨海登陆作战来说,是非常适宜进行持续保障的装备平台。
对做好我军跨海登陆作战装备保障的启示
我军在发展符合我军特色的“海上基地”建设理论的过程中,必须以未来跨海登陆作战装备保障现实问题为根本依据,以任务需求来牵引“海上基地”的建设及运用等各项工作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要形成标准的建设模式,对建造规模、功能设置、使用场景等问题逐一进行论证,确保从验证、选型、设计、建造到最终交付使用做到全过程验证,最终才能使交付使用的产品满足所有可能的遂行跨海登陆作战装备保障任务和需求。
我军“海上基地”建设可采取将各种模块灵活搭配的方式,也就是模块化、组合化的形式来进行构建。例如在建设“海上基地”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阶段和任务来进行安装与拆卸,例如安装野战医院模块时,即可作为海上医院船来进行使用;安装维保模块时,即可成为海上整修船来使用;安装运投模块,则成为海上运输、投送的转运平台。这种模块组合运用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高强度的跨海登陆作战装备保障需求。
“海上基地”可最大限度地解决跨海登陆作战伴随保障的问题。在战前预备阶段,可以将“海上基地”尽可能靠近目标区域进行部署,以实现装备器材的前置储备;在战斗发起后,可以从“海上基地”对登陆部队实施最近距离的动中保障;在成功实施登陆后,“海上基地”还可以作为第一梯队集群来进行扩大战果,继续对主要作战方向实施伴随保障,为部队后续推进和稳固战果提供及时有效的保障支撑,真正做到以最快的速度实现装备器材保障。
我军在建设“海上基地”的同时还要重点考虑基地自身防卫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基地自身空间大、装备多的特点,建立起海上防卫指挥中心,不仅为自身提供防卫保障,还可以作为整个登陆集群的防卫指挥部,增大自身安全系数,提高持续保障能力,确保部队能够连续作战。同时,“海上基地”可以广泛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及人工设置假目标,达到迷惑敌人、保全自己的目的;可以变静为动,增强机动能力来躲避打击,有效分散敌方火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损失。
“海上基地”建设是提升我军跨海登陆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未来我军可在学习、参考美军“海上基地”理论和装备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军海上军事行动的现实需求,重点解决减少对岸基装备保障的依赖、提升装备保障的效率,建设符合我军特色和需求的“海上基地”。
来源/《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25年1月23卷1期,原标题《美军“海上基地”建设对跨海登陆作战装备保障的启示》
文/谭本行
图/中国军网
编辑/胡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