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蓝天、白云、绿草、牛羊,一派美丽祥和的景象。
6月25日午后时分,宁静的草原上,一位“天外飞仙”——嫦娥六号返回器拖着红白条纹相间的降落伞悠然飘落。它“怀揣”着在月背上采集的珍贵月球样品回到地球。
阿木古郎,在蒙古语中意为“平安、吉祥”。历经约53天的地月旅行,“嫦娥六号”重返地球怀抱。这稳稳一落,亦象征着“平安吉祥”地归来。
为了让“嫦娥”回家之路更顺畅,早在一个月前,16名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回收试验队员就已进驻这里,他们默默守候,静待归期。
这一刻如期而至。
6月25日13时41分许,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嫦娥六号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开始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它又巧妙地跃出大气层,而后再次进入,实施二次气动减速。
在稠密大气层中,一团“火球”急促下落。在返回器降至距地面约10公里的高度时,降落伞自动弹出,伞花在天上徐徐盛开。
面积5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看起来比神舟飞船1200平方米的降落伞小了不少,但集团公司张宇说,两者材料的耐温和抗辐射性能却很相近。
降落伞弹出的同时,天线拉出,返回器上信标机开始发送位置信号,试验队员迅速捕获并开始搜索。空中搜索回收分队乘直升机在天空盘旋待命许久,地面搜索回收分队也随即整装待发,连绵的车队在草原上蜿蜒前行。
“收到信标信号,定向稳定。”
“直升机目视返回器乘伞下降。”
……
在“嗞嗞”作响的电台声中,一系列指令也接踵而至。每一位搜索人员都紧绷着神经,期盼“嫦娥”安全着陆。
听闻嫦娥六号即将归来,有不少人驱车赶来,甚至还有一些四子王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身着盛装,向着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的地点疾驰而去,想要目睹这一“历史时刻”。
在搜寻嫦娥六号返回器的过程中,地面搜索回收分队要穿越牧民们的围封草场,车辆会轧过草地。但牧民说,这里是“嫦娥”的家,腾出一些地方也是应该的。
终于,14时7分,现场影像画面显示,“嫦娥”已平稳着陆在大草原上,呈侧躺状态静待家人们的到来。
约几分钟后,搜索直升机缓缓下降,螺旋桨在空中高速旋转,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嗡嗡声,沙粒被卷起,形成一股股细小的旋风。
这时,第一批搜索队员来到了它身旁。与出发前相比,它依然保持着完好的状态,只是外壳不再洁白无瑕。那是因为它刚刚两次穿越大气层时遭遇了高温烧蚀,与超过2000摄氏度高温的“烈焰”搏斗留下了痕迹。
直升机刚停稳,负责回收处置技术状态控制的逯运通便跳出机门,快速跑到着陆点,对返回器状态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安全着陆。为保证现场安全,回收试验队员刘学还重点检查了推进剂是否存在泄漏。
随后,切伞、断电、检查返回器结构状态等一系列现场处置工作接近尾声,返回器穿上“迷彩服”,被送往附近的机场进行后续处置工作。
此时的阿木古郎,斜阳映草原,金光洒满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文/邓雨楠
图/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