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13时30分,记者乘坐的大巴车从海南省文昌市的驻地酒店准时出发,目的地: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原本40分钟的车程,当天开了一个半小时还没到。发射场周边的道路上挤满了车,民众对于探月工程发射任务的关注可见一斑。
发射场内,在多云天气的烘托下,高大巍峨、包裹着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越发亮眼。这次,它因执行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受到更多人关注。
因“肚子”里装了大量深低温燃料,长征五号火箭也被称为“冰箭”。彼时,火箭的液氢液氧推进剂正在进行最后的补加,水雾环绕着火箭,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一飞冲天积攒底气。
远处,阴云开始在天空中肆意涂抹,先是聚集在一侧,然后悄悄往塔架方向缓步移动。摄影师们在祈祷,千万不要影响到发射塔架的区域。
突然,记者的身后,狂风袭来,塑料凳子被吹跑了好几米远,人也跟着趔趄,好像下一秒站不稳就要被大风卷走。
距离预定的发射时间17时27分只有10分钟了,阴云和雨水向长征五号发射塔架压来,地面的建筑和绿树被一点点“吞噬”,变得模糊不清。紧盯镜头的摄影师,心越提越高。
17时18分,长征五号火箭连同身后的塔架,被阴雨笼罩。随着雨水的加强,火箭和塔架变成了水墨画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塔架上的照明灯打开,肉眼已经快找不见火箭在哪里了。
距离发射的最后5分钟里,人群中好奇、担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火箭还能否如期发射?会不会推迟?瞄准了一下午的目标在镜头中完全消失了!这如何是好?
“连续两天、每天50分钟的窗口内,一共设计了10条奔月轨道,不用担心,况且‘胖五’本身就有防雨、抗强风的设计,完全可以应对突然降雨情况。”一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火箭试验队的一名同志给大家打气。
发射窗口时间到了,虽然眼前一片模糊,大家还是严阵以待。
一个光点闪耀出黄色的强光,火箭点火了!光点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把身后的塔架也照亮了。
摄影师们抓住时机,长按快门。
伴随着大地震颤的声音,火箭直冲云霄,光点越飞越远。
一名长期报道航天发射的摄影记者说,拍了这么多年发射,这种火箭在风雨中起飞的情景很少遇到,在眼前一片模糊的情况下进行拍摄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轰鸣声渐渐远去。大家一边低头查看自己的拍摄成果,一边唏嘘感叹,等待着最终的发射结果。人群中,手机里的新闻直播在继续,大家凑在屏幕前,关注火箭的后续飞行进程。
约18时44分,听闻指挥大厅内掌声雷动,在场的人心里有底了!几乎同时,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消息通过直播报道传遍世界各地!
“这次真不容易,下这么大雨,听说还有雷电。”一名参试人员走出工作间时对身边同事说。
“长五,威武!”火箭试验队员已经聚集到一起,兴奋地与“大红屏”和写有探月精神表述的电子背景板合影。响亮的口号声,就是他们最自信的表达。
此时此刻的室外,雨过天晴,晚霞明丽,像是对自信自强、坚毅果敢的航天人的赞美。
来源/《中国航天报》
文/刘淮宇